3/28/2016

Frozen @ 紗帽山

IMG_0036 上個週末冷氣團來襲,台灣不少中高海拔山區下起三月雪。這個冬季的氣溫猶如雲霄飛車,12月以前幾無冬天感覺,一月後到現在則是有幾波讓人直喊冷的低溫,甚至讓台北盆地北緣繼2011年後再度降雪。生長於亞熱帶的台灣,其實我並不喜愛所謂四季如春/夏的氣候,反倒是嚮往四季分明的環境。八年的旅美歲月,讓我終於體驗到雪國的生活形態。雖然最終還是抱怨中西部的冬天太冷太長,冬季要花時間把車子從雪堆中挖出才能駕駛,以及行駛於結冰/積雪的路面的驚險而逃到氣候較溫和的西雅圖去,每年還是會引頸期盼瑞雪飄落,夢想有個白色耶誕。回到台灣後,雪對我來說竟成了另類鄉愁。當獲知家附近有機會降雪,還是忍不住投入冰雪世界的懷抱。 IMG_0017 一月底的那波寒流,因為媒體大肆報導讓JY與我捨棄前往更高處尋雪以避免卡在路上,而決定到海拔不到一千公尺的紗帽山碰碰運氣。假日上陽明山區的仰德大道有交通管制,更不要談可能吸引賞雪人潮之時。憑著我們對各條前往陽明山道路的熟悉,決定從中山北路七段這頭上山。甚至為了預防紗帽路也壅塞,我們把車停在半嶺,靠步行前往一公里後的紗帽山登山口。從半嶺望向紗帽山,慶幸自己的判斷正確,山頂果然已如灑了糖粉般一片雪白。 IMG_0020 西側海拔更高的大屯山當然也白了頭。 IMG_0021 從半嶺沿著車道往上走一小段,即來到紗帽路。前方是我們的目標紗帽山,此刻紗帽路通行順暢,還未見蜂擁而至的車潮。 IMG_0035 記得下雪過後網路上出了一陣批判台灣人瘋賞雪的聲音,讓我忍不住也要先說說我的看法。亞熱帶的台灣冬季不容易降雪,若真的有天發生了整個冬季都冰封,我們的確要認真思考與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改變。然而下雪是自然運行的一部份,山區因低溫而降雪其實並不奇怪,人們在準備周全的前題下前往欣賞自然造就的景觀變化不需要被責罵。真的該被譴責的,是沒穿禦寒衣物也未攜帶食物、沒加裝雪鍊就開車前往雪區的不負責任笨蛋,以及對著因降雪造成農損的田地說好美的無同理心白目人。穿著防水外套和登山鞋,帶著登山杖走健行步道賞雪的人,到底何罪之有呢?賞雪客是寒害農損的加害人嗎?為了哀悼農損而足不出戶,不是太過矯情嗎? IMG_0034 從紗帽路的登山口到海拔643公尺的山頂,只需短短的一公里路,可想而知沿途得不停地爬升而少有坦途。從登山口往上走了兩百公尺左右,即開始出現前一晚的降雪。這回,真的是第一次在台灣如此低的海拔遇見雪了呢,可見這波寒流威力驚人。 IMG_0040
一路上行,顏色從原本台灣冬季的常青,逐漸成為綠白交織。 IMG_0051 半途之後,則轉變成黑與白的冰雪世界。 IMG_0053 鋪著白雪的森林,有股說不出的魔幻氣氛。 IMG_0058 快到山頂之前,路旁疑似日治時期涼亭遺跡也因積雪而讓人有誤入Narnia王國之感。 IMG_0059
瑞雪之中的紗帽山三角點。 IMG_0061 過了三角點不久,抵達山頂景觀平台。由此往北望視野大好,由左而右分別雄踞大屯、小觀音以及七星山。因為光線關係,此時反而看不出山頭們的積雪。 IMG_0067 倒是山谷中的中山樓像是冰雪世界中的宮殿般顯得非常不真實。 IMG_0064 國家公園裡的民宅此刻身處雪國。 IMG_0069 降了雪的火山,是名副其實的冰與火之歌。 IMG_0080 IMG_0082 一直覺得白與綠的世界是台灣冬天才有的景象。 IMG_0085 希望這些平常不太會遇到雪的植物們別凍壞了呀! IMG_0090 IMG_0095 伏地一點的蕨類全都蓋上厚厚的積雪。 IMG_0111
綠葉成了盛雪的容器。
 IMG_0113
我試著尋找綠與白之外的顏色。 IMG_0115 果然發現紅葉與白雪的二重奏。 IMG_0127 造型可愛的葉子恍如放大版的雪花。 IMG_0133
即使是尚未開展的嫩蕨,也要面對大自然的挑戰,成了詮釋這回低海拔降雪的一份子。

早餐後才決定的「後院」賞雪行,很有淨化靈魂的療效。不僅順利完成,還來得及在持續下著霰之時回家吃午餐呢!

國家公園手札上一篇“黑蠣鴴發現 @ False Klamath Cove"

標籤: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