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15

大稻埕巡禮(下)

IMG_0058 跨過歸綏街後,即來到迪化街中段,這一區的建築最為華麗精彩。 IMG_7443
第一站,是迪化街現存最古老的閩南式街屋「林五湖故居」。1851年,福建同安人林藍田遷居大稻埕,以「林益順」為店號經營商號。 IMG_0071 現在的第一進,為臻味茶苑。即使不買茶,店主依舊歡迎旅人入內參觀這棟老屋。 IMG_0067 迪化街一段北起台北大橋,南至南京西路。歸綏街以北,是傳統老行業聚集地。歸綏街與民生西路之間的中段,早期稱為中街,則是南北貨集散地。放眼望去,狹窄街道兩旁盡是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 IMG_0066 爬上URS127公店二樓,可從高處欣賞這些細緻的立面。 IMG_0056
回到街上,遇見一個賣麵茶的小販。在2015年的今天,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少見到了啊! IMG_0098 跨越民生西路,進入中藥行和布行聚集的南街。 IMG_0100
這一帶依舊有許多繁複的巴洛克式建築。
 IMG_0090
偶有幾棟殖民地式洋樓穿插其中。
 IMG_0038a
另外,還有外觀較強調線條的現代主義式建築。 IMG_0086
一直以為屈臣氏是現代才從香港引進台灣,沒想到在日治時期即有商家取得代理權了。 IMG_0028 在這條猶如建築博物館的老街上,連郵局也得融入在地特色。 IMG_7290 現在的迪化街,不僅南北貨和布店依舊熱鬧,還多了幾處販售台灣特色商品的小店。在靠民生西路那頭,有民藝埕。店門口擺設的桃子和小籠包可不是點心,而是小盒子、胡椒、醬油和鹽罐。擺在蒸籠裡販賣,很得觀光客的喜愛。去年去西雅圖探望以前老闆,就特地帶了一籠當伴手禮。 IMG_0024 在民藝埕後方靠民樂街那頭,還有眾藝埕。 IMG_0018
三層樓的老屋裡,也是藏著許多特色小店,逛起來很過癮。而在整條迪化街上,也開起一間間老屋咖啡店,吸引旅人停歇。
 DSCN6199
逛完迪化街後,可別急著離開。在與它平行的西寧北路上有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值得一看。 IMG_0075 更往西的貴德街上,還有日治時期茶商陳天來的故居「錦記茶行」。這棟建於1923年的巴洛克風洋樓,華麗程度讓人讚嘆不已。 IMG_0085 沿著貴德街往南走,則會來到李春生紀念教會。 IMG_0077 生於1838年的李春生,經營茶葉生意致富。篤信基督教的他捐款成立眼前這棟古樸可愛的教會。 IMG_0078 這一帶,從清末就是外國人居留區,到了日治時期更是洋行林立。貴德街南段當年稱為千秋街,因為地近淡水河有淹水疑慮,所以一樓的地基特地墊高。 IMG_0102 告別迪化街後,我們騎著U Bike順著塔城街轉往原本後火車站一帶。這裡,有許多逛起來很有趣的玻璃與塑膠瓶瓶罐罐材料行。最後,抵達市民大道上的懷舊廣場。眼前的老火車,讓人懷念起台北市依舊見得到火車在路上跑的那段歲月。

繞了這麼一圈,對於大稻埕豐富歷史有了初步的認識。在台北現代化的過程中,這個老街區好在有被保留下來,讓我們不會忘卻自己生活城市曾經發生過的事。而JY與我,竟然在去國多年後才發現台北有這麼迷人的老城區。這天,著實上了一課啊!在探訪了台北幾個老街區後,深深覺得迪化街是保存的最好,也最有文化觀光潛力的一區。然而,在經濟掛帥的觀念下,許多老屋立面已遭受破壞。有的多了鐵窗、冷氣和招牌,有的木頭窗櫺被鋁門窗取代,非常可惜。主人他往的老屋,則任其頹圮或堆放雜物和垃圾。更不要說,狹窄的街道為了方便店家做生意,未規劃為行人徒步區。走在迪化街上抬頭欣賞建築,得不斷躲避一部又一部的車輛,或是得自動濾掉醜陋的畫面。這些,在歐洲老城絕對不會發生。不禁感嘆,自詡比一些國家更有文化的台灣人,做什麼事似乎都只有一半,或是雙重標準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大稻埕巡禮(上)"

標籤:

3/30/2015

大稻埕巡禮(上)

IMG_0010 每次到世界各城市旅行,最常探訪的地方是保存完善的古城區。如果想在台北來這麼一場古城漫遊,最適合的地方非大稻埕莫屬。 IMG_7421 位於城市西側淡水河畔的大稻埕,面積不小,遊此區最舒服的方式是騎上一部U Bike,一一探索老房子與它們重生後的新面貌。 IMG_7282 因為平常的生活重心不在台北的舊市區,捷運雙連站以西對我們來說相對陌生。為了尋找柯P競選市長時「台北7步走」活動的第二站蔣渭水紀念公園,我們第一次走過承德路二段,發現這一帶滿是材料行與黑手店。生於1891年的蔣渭水不僅是日治時期的一位醫生,更是台灣意識與文化的推手。他所成立的台灣民眾黨,是台灣的第一個政黨。為了紀念蔣渭水,2006年時將他當年主要活動區域大稻埕內的錦西公園更名為蔣渭水紀念公園。當初看照片,以為蔣渭水紀念公園內有古蹟建築(我們就是為此而來)。實際來到這裡,發現那些「建築」只是模仿巴洛克風格的立面罷了。也許是為了呼應這一帶的建築特色?
 IMG_0002
在蔣渭水紀念公園借到U Bike後,正式展開這天的大稻埕歷史漫遊。一路沿著錦西街接保安街往西騎,來到重慶北路二段口。眼前這棟華麗的建築,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它,就是鳳梨王葉金塗的古宅。 IMG_0004 原建於西元1926年的三層巴洛克房舍,在葉金塗早逝、子孫又遷居國外後逐漸頹圮荒廢,差點就因為都更走進歷史。還好在政府出面交涉下,保安街這頭的外牆被保存下來(但看起來還是太新),並於重慶北路那頭新建了風格相似的仿古立面。不過,四樓以上則還是蓋了對我來說突兀不已的現代大樓。現在的「古蹟」裡,是星巴克咖啡。 IMG_7287
我們對星巴克沒興趣,繼續騎著U Bike往西行。在這一頭的保安街上,有另一家藏身於「順天外科醫院」裡的咖啡店「保安捌肆」,去年我們曾探訪過。 IMG_0006
這天只在「保安捌肆」前補拍上次忘了記錄的立面,我們回頭轉進甘州街。這裡,有台北僅存三座日治時期長老教會教堂之一的大稻埕教會(另二是濟南教會與淡水教會)。 IMG_7387 大稻埕教會最早建於1915年,是這三個長老教會最老的一座。但現在的外觀卻不及另外兩棟教堂古老,其原因在於2002年時被人以怪手破壞(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之後,這似乎是台灣所有古蹟的命運)。現在的它,是重修後的模樣。 IMG_0009 在大稻埕教會北邊,則是此地傳統信仰中心慈聖宮。慈聖宮主祀媽祖,現在的建築因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從淡水河畔遷移至此,於1914年重建的傳統廟宇。 IMG_0008
來到此地已近中午,JY嚷著肚子餓,索性在一旁點了小吃,在廟埕上吃午餐。這其實是個難得的經驗,誰想得到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還有機會在廟埕上吃飯呢? IMG_8328 揮別慈聖宮後,繼續沿著延平北路二段北行。在涼州街口,有棟吸引目光的老建築「仁安醫院」。
 IMG_8330
仁安醫院是柯謙諒醫師於1927年所設立的西醫診所,這棟完整保留的建築被捐贈給台北市,成了台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IMG_8332
在一樓,當年診所的家具與設備也被保存下來,成了小型博物館。 IMG_0032 接下來,是此行的重頭戲—迪化街。為了完整探索迪化街,我們決定從迪化街一段北口進入,從北往南漫遊。話說台北的古城區,一為艋舺,另一即是大稻埕。在清朝中期之前,這裡的漢人不多,有大片空地可用來曬穀而得名。1853年,由於艋舺發生嚴重的移民械鬥衝突,來自同安的移民因此遷移至此,開街成市。再加上臨淡水河的地利之便,大稻埕逐漸成為台北通商口岸與物資集散地,而更加興盛。但在台北經濟中心東移後,大稻埕繁華不在,這裡成了老街區。幸好,許多見證大稻埕歷史的老建築依舊存在,在每年春節的年貨大街與老屋再造的風氣驅使下,迪化街成了台北古城之旅的首選。 IMG_0017 從台北大橋這頭轉進迪化街北段,狹窄的街道兩旁是保存完善的清代閩式街屋(刊頭照片),讓人恍如進入時光隧道,回到百年前的大稻埕。清代閩式街屋門面不寬,但縱深很長,往往有三進,第一進是店鋪,二三進是倉庫和住家,中間由天井相隔。想起我兒時老家,也是類似風格建築(但只有二進)。在店鋪外,則有洋樓式拱廊。位於迪化街北段的這長串街屋,目前也是立面保留,後面都更為現代大樓。 IMG_0047
鎖了U Bike,這一帶得靠步行才能看仔細。在叉出去的小巷裡,也有不少很有味道的老房子。
 IMG_7411
在迪化街與涼州街口,有棟紅色圓拱建築令人眼睛一亮。看起來像日治時期建築的它,是消防分隊的所在。讓人不禁讚嘆,在老街區中生活,連消防隊都是特色建築。 IMG_0027
現在迪化街的老屋,有些重生為特色小店和café。其中一家店門口,有畫家郭雪湖描繪迪化街風貌「南街殷賑圖」的複製壁畫。
 IMG_0022
鑽進裡面瞧瞧,可以觀察老屋格局。 IMG_0038 248農學市集,保留傳統貨物陳列方式。 IMG_0044
而我更有興趣的,是這條街上的老店鋪。 永興農具行,歷史悠久。IMG_0048 林豐益商行是歷史百年的竹器店。我非常喜歡竹編小物所散發出來的質樸與有機感。 IMG_0072 再繼續往建築風格更趨華麗的迪化街南段(歸綏街以南)前,別忘了繞去欣賞辜家鹽館洋樓。來自鹿港的辜顯榮是日治時期的紅頂商人,在大稻埕的宅邸當然得彰顯他的地位與財富。現在的鹽館委身小巷中,成了幼稚園。(未完待續)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走味的菁桐"

標籤:

3/27/2015

少年鶴的奇幻漂流

IMG_0138 這一個賞鳥季的大新聞,是一隻在全世界15種鶴科鳥類中極度瀕危的白鶴迷途來到北台灣金山的清水濕地。 IMG_7511 去年12月正為學期末忙碌的時候,在網路上見到一則鳥聞,述說彭佳嶼的燈塔守護者在島上發現一隻披著黃毛的鶴。三天後,這隻黃毛鶴飛抵金山清水濕地。根據牠的特徵,鳥人們判定牠是隻白鶴亞成鳥。照理說,白鶴的越冬地是在中國長江下游。這隻落單的小傢伙,不知為何與家人失散,迷途來到台灣。 IMG_0202 牠的出現,不僅讓台灣多了新的鳥種記錄,更引起賞鳥拍鳥人的追逐。 IMG_0140 這隻少年鶴奇特的地方,除了照理不該偏離過冬地外,還在於牠的完全不怕人(網路上見到可以近到用手機拍攝)。這樣的行為讓鳥類專家百思不解,讓人好奇牠的到底是野鳥,還是籠中逸鳥?
 IMG_0057
白鶴成鳥除了嘴、初級飛羽、覆羽黑色,臉、腳紅色外,全身上下一片純白,因此得名。亞成鳥則是頭頸和身體多了黃色。 IMG_0205 剛飛抵金山的時候,牠落腳台二線旁小七的茭白筍田,天天在拍鳥客圍繞下以田中福壽螺為食。好在有心之士與公部門相關單位很快介入之下,規範出人鳥界線。三個多月來,小白鶴天天茁壯,羽色漸白。
 IMG_0191
只有趁著牠伸懶腰的時候觀察到黑色的初級飛羽。 IMG_0033 迷途的小白鶴,一開始以福壽螺為食,後來也開始進食蓮藕。 IMG_0038
受到大家關心保護的小白鶴,還有自己的臉書專頁,讓人可以每天瞭解牠在金山的狀況。 IMG_0100
牠的出現,再度引起大家對濕地保護與友善農耕的重視。 IMG_0042
這塊位於台灣最北端的濕地,本來就是過冬鳥類的棲地。也因為獨特的地理條件,每隔幾年就會出現鶴類的迷鳥。一旦農田廢耕、濕地不再,候鳥生存將大受威脅。 IMG_0066
有鳥類在田中協助清除害蟲,可以減少農藥使用。小白鶴在水田裡吃福壽螺,實為農人和你我之福。
 IMG_0059
在茭白筍田待了一陣子後,小白鶴這幾個月來轉移陣地到磺清大橋旁。 IMG_0062
沒有家人的教導,幾次低飛跨越清水路,讓大夥嚇出一身冷汗。 IMG_0147 也因為牠改變棲地,讓守護小白鶴的方式更上軌道。 IMG_0173
有了動保處的人天天守護,少了令人搖頭的追鳥畫面。 IMG_8525
而這一切,得感謝長期關注友善農作的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邱銘源大俠的大力奔走。 IMG_8524
根據小白鶴在金山的經歷(漂流、被貓狗追逐、成為農人朋友等),年前他們設計了小白鶴主題紅包袋和窗花。我當然是贊助了呀!因為奇幻小鶴,讓人看見了濕地和人心之美,以及台灣未來朝友善農耕運作的希望。只是當天氣漸暖,沒有家人帶路的情況下,這隻不怕人的小白鶴該如何踏上歸途呢?我又擔心了起來。 IMG_0044 同場加映2008年同樣漂流清水濕地的丹頂鶴紀錄照。所以說這裡真是塊寶地! IMG_0035 另外,2012年也有兩隻白頭鶴蒞臨宜蘭。 IMG_0190 加上2008年下雪五月天在黃石公園遇見的沙丘鶴,我目前鶴科記錄種達到四。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滿載而歸的金山賞鳥行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