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2007

霧裡看花的Spray Park

IMG_0105
今年夏天立下一個志願,就是要從每個角度來欣賞雷尼爾山和她夏季的野花。這回,我們的目的地是位於雷尼爾山西北角的Spray Park。據書上說,這一條步道不僅花況好,還可以欣賞瀑布和雷尼爾山北麓的風光,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唯一的問題是,要抵達Spray Park的登山口,得開17英里沒有鋪柏油的石子路,對我們家卡美麗老小姐的負擔可能太重,這回需要一部高底盤的四輪傳動車。好在也愛爬山的爬蟲凱可以提供這樣的車子,所以這次就麻煩他開車了。

從西雅圖前往Spray Park的登山口,得先沿著410號公路東行。來到小鎮Buckley後,轉接165號公路走到底,即會抵達海拔4929英呎的Mowich Lake。比起雷尼爾山南麓的天堂,這裡的人煙較少,連國家公園收費亭都沒設,只在路邊放個收費桶,沒有通行證的人要乖乖停車繳費再繼續前行。這17英里的石子路,一路蜿蜒於依舊在伐木的山區,直到進入國家公園範圍,才是林木參天的模樣。路雖然沒有鋪柏油,其實路況比我想像的要好。比起平常我們開的國家森林林道,坑洞少多了,一般房車還是可以開進來。位於登山口的Mowich Lake,是一個美麗的高山湖泊,湖邊闢有露營區,下回可以考慮來次露營兼爬山。由此去走三英里的路就會抵達傳說中繁花遍野的Spray Park。
IMG_0005
步道起始的這二英里路,穿梭於森林之中,坡度平緩,甚至還有點下坡。如果覺得森林裡視野不好有點無趣,就低頭看看森林底層的野花吧!

首先迎接我們的,是照片中的Western Corydalis。就像圖鑑所說的,一開始我以為它們是華盛頓山區常見的野花“淌血的心“,本來不打算拍下它。再仔細一看,它可長得不一樣。奇特的花型,可是既不是“心“,更沒有“淌血“呢!比起“淌血的心“,它們比較少見。
IMG_0007
潮溼的森林底層,一路上有不少這種成串的花朵,原來它們是Sidebells。小巧的花朵,的確就像路邊的小鈴鐺呢!
IMG_0016
在華盛頓山區健行了好一陣子了,一直希望可以看到寄生植物Indian Pipe,一種白色煙斗狀的植物,這回可如願以償了。照片中這種,是Many-Flowered Indian Pipe,是華盛頓州最常見的一種寄生植物。在潮溼多霧的山中遇見它們,總會想像是否森林裡的精靈真的拿它們來抽呢!
IMG_0022
這一帶看起來比雷尼爾山南麓潮溼多了,一路都是各種寄生植物和蕈類。這個,好像海裡的珊瑚。
IMG_0023
從登山口出發1.8英里後,來到往Eagle Cliff的岔路。沿著岔路的階梯往下走100呎,會來到可以眺望雷尼爾山的平台。本來氣象預報說週日會是好天氣,可是早上出門的時候雲層很低,來這裡的路上甚至還在下雨。此時雷尼爾山完全隱身於厚厚的雲霧之中,什麼也看不到。

回到原來的步道上,再往前走0.2英里,再度遇到一個岔路,這回會通往0.25英里外的Spray瀑布眺望點。由於天色陰暗,就先留待下山時再訪吧!從岔路口開始,由此去將在0.8英里內陡升600呎,一路之字形上行就會抵達Spray Park。一路跟著沿山勢而下的小澗往上攀升,當一個由倒木形成的木橋出現在眼前的時候,Spray Park最下方的草原區就到了。跨越木橋,我們正式進入山中的花園Spray Park。
IMG_0065
現在算不算這裡花季最高潮我不知道,不過步道兩旁真的到處都是各式各樣的野花。我們一路沿著步道繼續往更高處的草原前進,期待看到更美更多的野花。漫步其中,真的就像在山裡逛花園一樣。照片中,有各種顏色的Paintbrush,以及上回在Sauk Mountain認識的Towering Lousewort。
IMG_0034
從上往下看Towering Lousewort螺旋狀排列的花。
IMG_0029
接連幾個週末探詢山區野花,一直奇怪怎麼還沒見到像顆羽毛球的Jeffrey Shootingstar,終於也在Spray Park發現它的蹤影了。它們也像流星般的花,為華盛頓山區的夏天帶來無限活力。
IMG_0036
這一長串花,叫做Green Bog Orchid,原來它們是蘭花啊!
IMG_0037
散發著一層粉紅色的草原,來自這些低矮的小花Bog-Laurel。
IMG_0041
另一個我一直渴望看到的花,是照片中的Mountain Bog Gentian,因為覺得它長得很像台灣高山的龍膽花。爬了兩年山,今天終於遇見它了。可是據書上說,如果健行客在山徑看到它,代表山上的花季即將結束了呢!
IMG_0053
也許上星期高興得太早,以為週末會是好天氣,可惜不是。來到Spray Park的時候,山區還是籠罩在雲霧之中,附近壯麗的山容都看不見。不過,這不就是自然嗎?沒什麼好抱怨的,我們是來親近自然,而非挑戰或征服它。何況山中花園雲霧繚繞,很有仙境的感覺呢!
IMG_0050
眼尖的人,有沒有從前一張照片發現正中的大石頭上趴著一隻Marmot?一年有八個月都在冬眠的牠,現在都出來活動了。這隻Marmot,不知是不是覺得睡覺睡得太累,即使醒了,還是懶洋洋地趴在石頭上發呆。
IMG_0048
偶爾把頭轉向我們這頭,不過並不太在乎人類的存在。
IMG_0056
不久,又遇到另一隻Marmot,正在雪崩百合叢中吃草。八個月沒進食的肚子,應該很餓吧!
IMG_0069
走著走著,爬山的我們也到了用午餐的時候了。找到一個展望良好的崖邊,一邊趕蚊子,一邊吃飯團。此時山嵐飄忽於長滿針葉樹的山谷之間,如果此時有獨角獸或仙女出現,我們一點都不會吃驚。
IMG_0098
餐畢繼續往更高處走去,一路是夾道歡迎我們的高山野花。
IMG_0107
紫色的Lupine、紅色的Paintbrush和白色的雪崩百合,交織出浪漫的高山草原風景。
IMG_0075
高山草原的常客之一,是Yellow Mountain-Heather,
IMG_0078
和Pink Mountain Heather。今天整個Spray Park的草原都開滿了這兩種Heather。
IMG_0080
今天的眾多新朋友之一,是Birdsbeak Lousewort。它是所有Lousewort中最矮小的一種。最有趣的是,它的花長得並不對稱,那個像鳥嘴的部份歪向一邊。
IMG_0081
多肉植物Saxifrage長得小小的,種類又多,常常長在裸岩上,我老是分不清誰是誰。
IMG_0091
今天高山草坡上的另一個嬌客,是紫色的Mountain Daisy(或是Alpine Aster,這兩種花實在很難分)。好不容易找到一叢花還很完整的,美麗的模樣讓人想留在山上陪伴它呢!
IMG_0144
我們一路上到海拔6400英呎的山脊,從登山口算起,到此應該有4英里。本來希望下午雲霧漸散,可以有機會見到雷尼爾山的容顏,可是她說什麼都不露臉,今天不想見客。只好慢慢走下山去,去拜訪途中經過的瀑布Spray Falls。從岔路轉往Spray Falls,得先經過一座也是就地取材倒木所成的獨木橋。距水面一公尺多的窄橋,橋下是融雪後奔騰的溪水,有懼高症的人可能會腿軟。
IMG_0138
過了橋後經過一個亂石崩壁,即可抵達瀑布下方的溪邊。這裡,長了一大叢Merten's Bluebells。
IMG_0131
抬頭一看,好高好高的Spray瀑布從山頂直瀉而下,相當壯觀。
IMG_0127
瀑布流下的溪水,就從眼前小溪往山下狂奔而去。

今天氣象報告已經決定徹底不準,就在我們賞完瀑布往停車場而去的時候,雲霧越來越密,天空也飄起雨來,一點也沒有要撥雲見日的意思。走在溼溼涼涼的森林之中,有種自己在人煙罕至深山中的錯覺。每個星期,就是要像這樣透過山嵐的洗禮,好脫去一身俗不可耐的塵囂。

Spray Park,比起遊客太多的雷尼爾山南麓寧靜多了。誰說賞花一定要到天堂呢!如果不在乎17英里的石子路和0.8英里的陡峭上坡路,這裡該是賞高山野花的好地方。在爬了一條又一條的步道後,身體漸漸習慣爬山的節奏。上坡不再喘不過氣來,回家後身體也不再痠痛,那種勞動自己的肢體去親近自然的感覺真好。雖然羨慕許多可以隨時拋下一切出門到處旅行的人,我還是可以每個星期到山裡面去體驗這個世界。自然不吝嗇地對我展示它的內涵,它的天氣、它孕育的動植物和它的地貌。這一切,讓我感到謙卑,也學著尊重和保護它。這該是華盛頓山林為我上的最重要一課。

國家公園手札上一篇“相約一年來看妳—與Avalanche Lily的約定

標籤:

7/29/2007

以畫筆遊歐洲

IMG_0007
當JY與我把Harry Potter最後一集讀完,西華盛頓州的天氣也跟著放晴,Good timing!這個週末又可以出門健行,想到就非常愉快。如果說一日不讀書面目可猙,一週不健行似乎對我也造成同樣的問題。在出門跑跑之前,先在紙上神遊這個世界吧!

一直很羨慕有美術天份的人,拿起畫筆就可以畫出一幅幅精彩的作品。這點,我是學不來的。雖然不會畫畫,但我很喜歡水彩畫所帶來的味道。前一陣子在B&N書店旅遊區,發現這一系列速寫書,馬上喜歡上這些以水彩描繪歐洲城市的風格。在看多了以文字和照片為主的旅遊書之後,跟著別人的畫筆遊歐洲帶來一點不一樣的經驗。
IMG_0008
這一本London Sketchbook,是Graham Byfield的作品。他以水彩畫來呈現倫敦這個世界大城的大小角落,並在每幅畫旁配上手寫的說明,真的就像直接在看畫家的速寫簿一樣。來美國前,曾經和老弟到倫敦和劍橋自助旅行。我不知道,到底喜不喜歡這個豐富的城市。倫敦的每個區塊,都可以讓我們探索一整天。不過,跟著水彩筆重遊倫敦,倒是個奇妙的經驗,只覺得Byfield讓倫敦變粉嫩,也可愛多了。這張畫中的建築,是自然史博物館。
IMG_0009
因為如此,我決定再買進一本由Fabrice Moireau畫的Paris Sketchbook。巴黎,是另一個我很嚮往的歐洲城市。雖然還沒機會一親芳澤,但先跟著Moireau的水彩畫筆遊巴黎,也算是不錯的導覽。
IMG_0010
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帶著相機穿梭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欣賞歐洲建築的特有風格。逛累了,就隨性找一家街頭Cafe喝杯咖啡、嚐口法式甜點。

在那之前,就先在睡前翻閱這些速寫,看看可不可以為我帶來一個充滿歐洲味的夢!

藝文手札上一篇“荒島十片音樂

標籤:

7/28/2007

美國國家公園和國家森林的入園費

過去一年多來,常常進出華盛頓州的國家森林和美西的國家公園,享受這些地方的自然風光。美國政府為了維護這些地方的永續發展,所有進出的遊客都必須繳交入園費。由於有人留言詢問相關問題,就在這邊說明一下吧!
IMG_0006
*國家公園
如果是自行開車入園,一部車加上車上的所有乘客單次的費用是美金15塊。如果是搭公車、步行、騎腳踏車或機車,甚至騎馬入園,任何16歲以上的遊客是一人單次美金5塊。這些單次的入園費,有效期是七天。也就是說,七天內憑收據都可再入園。有些國家公園有自己的一年通行證,例如雷尼爾山的一年通行證是30塊。過去,也有一年的全美國家公園通行證,費用是50塊。而這個通行證在今年改成Interagency Annual Pass,詳情見下文。

*美國西北國家森林(National Forest)
在美國西北的華盛頓州和奧瑞岡州,有面積廣大的國家森林,這裡有無數的步道和野餐區。將車子停在步道頭或野餐區的停車場,是要繳費的。單次的費用是5塊,通常是在國家森林的旅客中心或是山下的戶外用品店購買單次的通行證,並將之掛在照後鏡上以資證明。一年的通行證則是30塊。我們過去一年就是用這種一年的通行證,除了爬六次以上就回本之外,也省去每次都要找賣通行證地方的麻煩。
IMG_0007
*Interagency Annual Pass
從今年開始,美國的國家森林、國家公園以及任何聯邦系統的保育和休憩單位將之一年的通行證整合,稱為Interagency Annual Pass,費用80塊。憑這張通行證,可以在一年內多次出入國家公園、國家森林等聯邦體系單位。雖然價格有點高(基本上不就是一年份國家公園和國家森林通行證加起來的價格嗎?),但是至少只要買一張通行證就可以行遍美國,不用擔心滿手不同單位的通行證了,算是便民的一項措施。

所以,如果你住在美國,或是將在美國長期旅行並會常常拜訪這些地方的話,我建議可以買一張Interagency Annual Pass,不然單次的就夠用了。通常國家公園的入園處,都有售票亭,必須在此停車繳費。這裡就可以買到這張Interagency Annual Pass。之後拜訪其他國家公園,只要給Ranger看這張卡就可以入園了。至於國家森林步道口的停車場,是無人看管的。你有沒有單次、一年或是Interagency Annual Pass,是全憑良心的。我不清楚是否有Ranger會來檢查,或是查到沒付錢時會怎樣。基於保護大自然和使用者付費的理由,大家還是乖乖繳錢吧!

即是要繳錢,西北國家森林在今年還是有三天免費入山的日子:
06/02/07 National Trails Day
09/29/07 National Public Lands Day
11/11/07 Veteran's Day

不想買通行證的人,好好把握這三天吧!

華盛頓州手札上一篇“罌粟的誘惑

標籤:

窗的渴望

IMG_0002
關於老式美國建築我一直有個疑問,就是為什麼窗戶不多呢?

在UM時候的實驗室,原來位於老系館陰暗的地下室。暗無天日的地下室,不管是在實驗室或是辦公室,都無法得知外面的天氣如何,整天都待在讓人心情不會特別愉悅的日光燈下。往往到了要回家的時候,才驚覺戶外正在下雨或下雪。

第二年之後,因為老舊的系館要拆掉重建,所以我的實驗室搬到醫學院區另一棟不會新到哪裡去的建築一樓。在一樓,總有窗戶了吧!有是有,可是那是老闆獨享的。“新“的實驗室,是由隔成兩間的大實驗室和三間小辦公室組成。窗戶,只在辦公室那頭。所以,只有和我們共用這塊空間的另一個實驗室老闆、我老闆和兩間實驗室的助理和博士後享受有窗戶的辦公室。還是研究生的我,只能乖乖待在屬於我的實驗台和其旁的書桌工作。好在,我的實驗台面對老闆辦公室那頭,只要他們在“家“,我可以從打開的辦公室望向其後的窗戶,對於外面的天色有點小小的概念。不過,還是無法直接照射到自然的光線。就這樣,我渡過了在密西根的幾年研究生活。

為什麼會將建築設計成這樣呢?沒有自然採光的空間,不是很浪費能源嗎?也許,當時的技術無法確保窗戶可以抵擋美國中西部寒冷的冬天和龍捲風,所以盡量不讓實驗室有窗戶嗎?但是,難道設計者不知這會讓人心情低落嗎?

一直到去年回去參加畢業典禮,實驗室已經搬進蓋好的新大樓中。嶄新的研究大樓,四面都是玻璃。沿著這些玻璃牆而築的實驗室,採光良好。不管你是實驗室的PI、博士後、研究生或是助理,每個人的實驗台或是辦公室都在窗戶邊。一眼望去,讓人神清氣爽。令我羨慕不已。
IMG_0003
當我來到UW做博士後,老闆賞了我一間與實驗室研究生共用的辦公室。老舊的系館,又回到當年的老問題。只有在外圍的教授辦公室有窗戶,在內圈的實驗室或是其他房間,又是四面都是牆的密閉空間。雖然有辦公室很好,但是在裡面工作叫人窒息。好在,半年後實驗室的老研究生畢業,她位於樓上實驗室裡的小辦公室有窗。在老闆恩准下,我得以搬來這裡。做實驗方便不說,最重要的是我的書桌前方就有一扇大窗!窗外是我的實驗物種白冠麻雀的鳥籠,其後則是開闊的西雅圖天空,有時可以望見飛過的水上飛機。每天來到實驗室,第一件事就是拉開窗簾,跟鳥兒道聲早安。如果坐在書桌前寫paper和計畫的時間久了,還可以抬頭看看窗外天色的變化。有時,一早是個陰霾的天氣,幾個小時之後抬頭,發現雲都散了,取而代之的是藍的不可思議的天空。

對我來說,可以看到窗外是很重要的,這樣會提升我的工作動力。只要看到外面萬里無雲、陽光普照,心情自然就好。如果要說缺點,那就是偶爾會讓我很想放下工作出去蹓躂吧!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派克市場來的音樂世界地圖

標籤:

7/27/2007

派克市場來的音樂世界地圖

IMG_0012
既然提到地圖,就忍不住要秀一下這張非常有趣的海報。2004年,JY與我和三號小電池(又號女學者)一起到西雅圖渡假。當我們探訪完雷尼爾和奧林匹克兩個國家公園,最後來到西雅圖派克市場的時候,我在這邊大街上的一個櫥窗前停下腳步。櫥窗內,就掛著照片中的這張地圖。

原來,這是一家地圖專賣店。除了販售各式各樣西雅圖、華盛頓州、美國和世界地圖之外,也有許多古地圖的複製品,對我來說就像個寶庫一樣。但最吸引我的,就是這張世界地圖。如果你看過交響樂的總譜,就會知道這是一張以交響樂團總譜形式描繪的世界地圖。在交響樂團,每一部樂器各有其自己的樂譜,而指揮看的,則是每一行代表一個聲部或樂器、所有樂器同時呈現的總譜。通常,最上方是高音域的樂器,最下方是打擊樂的部份。一個能指揮樂團的指揮,必須有一目數十行的閱譜能力。而這張地圖的製作者,借用這個概念創作了這首名為“World Beat Music“的曲子,這首“曲子“在視覺上就像張世界地圖。實在是很酷的想法吧!對於既愛音樂又愛地圖的我來說,怎能不把它帶回家收藏呢?

每個在我家欣賞過這張地圖的人,都很喜歡它,也都問我這首“曲子“到底可不可以演奏。我想,它在每一行的前方都沒標示是哪種樂器負責演奏該行,可能不行吧?如果真的可以演奏,不知音響會多麼有“世界“的感覺呢?這張地圖,跟著我從西雅圖去到安亞伯,又從安亞伯回到西雅圖。將來,還要繼續跟著我回台灣。不管可不可以演奏,果然是很“世界“啊!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我家前面有大湖,後面有山坡—Sand Point Ridge

標籤:

7/26/2007

荒島十片音樂

IMG_0001
什麼是荒島十片?其實這是手風琴學弟取的名字,意思是在旅途上必帶的音樂。所以,去的地方不見得是荒島,CD張數也非每次都是十片,但是出遠門的時候一定要從家中CD架找出來,在路上放著聽,換句話說就是屬於我們的公路音樂。雖然每次旅行的時候會因當次旅行性質和地點而讓這“十片“有所不同,但大體上今天介紹的這些CD一定會有幾張跟著我們出門。對於擁有i-Pod的人來說,這樣的舉動已經落伍了,但對於老古董的JY和我來說,即使我們各自有個i-Pod,還是在每回出門前要在家中幾個CD架前唸唸有詞,選擇這回跟著我們去闖蕩天涯的音樂,這是必經的儀式。

屬於戶外型的我們,每回出遠門的地方都是有山有海的地方,城市之旅不多,所以陪伴我們的往往是帶來山海想像的音樂。像是陳建年的“海洋“,音樂裡面有鹹鹹的海風和東台灣炙熱的陽光。當年第一次在安亞伯聽到的時候,兩人直喊“好像回到台灣夏天的感覺喔!“。所以只要旅途上有海,或是夏天,這張音樂一定會跟我們出門。

認識我或是已經看這個部落格一段時間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是個愛山人。一有機會,就想往山上跑。有兩張CD是我山之旅必備的良伴,一個是由挪威薩克斯風大師 Jan Garbarek 和英國男聲合唱團 Hilliard Ensemble 合作演出的中世紀聖歌“Officium“,另一是我以前介紹過的智利音樂團體“Inti-Illimani“的精選集。我曾在一篇舊文中介紹過“Officium“。當時寫著:

“從不知即興薩克斯風可和中世紀聖歌搭配的如此水乳交融, 如此的和諧,如此的美,完完全全超出我的想像!聆聽這音樂的感動,大概就如經歷了一場刻苦銘心的宗教經驗吧!曾在華盛頓州雷尼爾山的山道上開著車,車上就播放著這張CD,車窗外山嵐繚繞,我們正從一個喚做天堂的小站出來,還有什麼音樂更適合這樣的情景呢?“

每次聽這張專輯,都會讓我背脊的寒毛豎起,感覺像是經過一場精神上的洗禮。只要往高山去,這張絕對是要一起去的。

而來自安地斯山國的Inti-Illimani,大量使用屬於南美原住民的管弦樂器,唱出一首又一首充滿山味、節奏強烈的音樂。因為當年在安亞伯曾在現場聆聽過他們的表演,所以覺得更親近他們的音樂。而他們曾因軍政府上台,而被取消護照,流亡義大利十多年,直到90年才重回祖國的懷抱。這樣的背景,又讓我更認同他們。不斷收集他們的CD,上山的時候則一定要這張雙CD的精選集呢!

另一張公路音樂,則是法國導演Jacoques Perrin執導的候鳥遷徙紀錄片“Winged Migration“的電影配樂。這張由法國配樂大師Bruno Coulais創作的音樂,充滿律動感。每次聽,都覺得自己隨著雪鵝和其他大型候鳥一起飛越群山萬水,是很適合長途旅行聆聽的音樂。說到Bruno Coulais,他的另外兩個作品“喜馬拉雅“和“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rus)“也是上上之選,深得JY與我的喜愛。
IMG_0002
德國音樂出版公司ECM,總是出版風格獨具的古典、爵士、世界和電影音樂,是家很有品味的公司。除了之前提到的“Officium“是他們出版的之外,我還有兩張公路音樂是他們家的。一張是照片左下角的“Chants, Hymns and Dances“。由德國大提琴手Anja Lechner和希臘鋼琴家Vassilis Tsabropoulos演奏亞美尼亞哲人兼作曲家Gurdjieff和Vassilis Tsabropoulos所作衍生自拜占廷的音樂。這是一張介於東方與西方,民謠與現代的作品。Gurdjieff的音樂常以鋼琴表現節奏,再以大提琴娓娓奏出弦律,旋律絕美且極具民族色彩,似乎讓人可藉由音樂冥想,是一張令我十分著迷的CD。我很喜歡帶有神祕色彩的音樂,而這張CD正好是這樣的氣質,適合夜晚聆聽。

另一張是希臘導演Theo Angelopoulos電影“Ulysses' Gaze“的配樂。我曾在之前介紹他的長期合作夥伴Eleni Karaindrou所作的電影配樂。Eleni Karaindrou的電影配樂常以中提琴、雙簧管和手風琴帶出主題,我被那深具旋律性、民謠風和強烈憂鬱的曲調所吸引。其中我的最愛的是這張Ulysses' Gaze,它的主題實在是太美了,甚至haunting!即使沒看過電影,也能領略其音樂之美。這張音樂,適合在多霧、寒冷的冬天聆聽。如果你喜歡她的作品,那麼Eternity and a Day和Weeping Meadow也會是上上之選。

之前也介紹過我們很愛巴洛克之前的中世紀音樂,出遠門的時候當然也會選張古樂帶著。每次帶出門的古樂CD不盡相同,無法說個準。這裡就放張義大利古樂團Micrologus的CD(照片右上角)當代表。

家裡的音樂,絕大多數是古典音樂,長途旅行的時候當然也會帶幾張同行。之前很常帶出門的,是Pierre Fournier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我不算特別喜歡華麗的巴洛克音樂,但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卻是我的最愛,尤其是Fournier拉的。安靜又充滿智慧的音樂,很適合在午後的鄉間小路上或是一大早配著早餐聽。
IMG_0003
再來這三張,算是JY的公路音樂。我愛古典音樂,但對聲樂的部份投入不多。對我來說,古典音樂的本身已經太精深,不須加入人聲就夠美了。何況,要找到可以接受的男女高音不是這麼簡單的事。基本上,我喜歡頭聲一點的男聲,氣音少一點的女聲,這樣的聲音聽起來比較有氣質、比較舒服。每回跟著我們出門的聲樂CD,絕對有JY的偶像—捷克已故女高音Lucia Popp的專輯,以及巴哈的清唱劇精選。不知道為何,Lucia Popp的聲音跟其他世界上的女高音比起來就是有這麼一點不同。很乾淨的聲音,讓人聽了不會神經緊張,所以可以帶在路上聽。JY最喜歡的古典音樂類型是巴洛克音樂和歌劇,跟我完全不同。要有人聲的巴洛克音樂,當然就是清唱劇了。每次出門都帶,我都幾乎可以跟著哼了。

另外最近成了JY最愛的,是Francois Couperin的鍵盤音樂,依舊屬於巴洛克音樂的範疇。不會過分華麗的鋼琴音樂,聽起來很流暢舒服,所以常被JY打包上路。

以上,是JY與我的“荒島十片“選集。不知如果大家也有類似的習慣,會帶哪十片上路呢?

藝文手札上一篇“我也要一張“綠色生活地圖“

標籤:

7/25/2007

我也要一張“綠色生活地圖“

IMG_0088
前一陣子回台灣逛書店的時候,JY發現一本荒野保護協會出版的「地圖有氧運動」,一本以地圖方式描繪台灣以及世界上幾個大城綠色生活的書。對於地圖,尤其又是手繪的方式很有興趣的我,馬上把它帶回家讀。

原來,“綠色生活地圖“是1992年從紐約開始的一項國際性活動。創始人Wendy Brawer當時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生態保育人士齊聚在聯合國總部開會,她突然想到這些人可能是第一次來到紐約,要如何讓這群人快速認識此地的自然環境呢?她決定為與會人士製作一張認識紐約生態和人文的地圖,用一目了然的圖示方式標示出紐約的公園、農人市集、有機食物商店、資源回收站以及其他。這樣的做法逐漸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光是紐約就出了好幾版的綠色生活地圖,而在九年之後已經有257個城鎮展開他們的綠色生活地圖計畫。在台灣,綠色生活地圖的活動由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引進,到本書出版的2005年,台灣已經完成了包括台北奇岩社區、桃園復興里、花蓮光復鄉等13份綠色生活地圖。讓住在台灣和來訪的旅人,可以藉由各地的綠色生活地圖來走訪當地的自然步道、森林公園、二手商店或是古蹟。
IMG_0089
照片這張綠色生活地圖,是我很熟悉的台北公館一帶。每個有興趣描繪社區綠色生活地圖的義工,為了製作這樣一張不一樣的地圖,以全新的眼光和角度來探訪社區裡的每個角落,發現社區裡的綠色生活點,並用帶有當地特色的方式呈現這樣一張地圖。翻閱書中介紹的每一張地圖,那手繪的風格讓人充滿親切感。而社區的人們,因為這樣的一個活動而凝聚社區意識,發現原來自己每天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有趣的景點,而產生對此地的感情。原來,關心一個地方不需要從空洞的喊口號開始,一張綠色生活地圖的製作,就有這樣的功能。我很欣賞這樣的活動,也希望可以親身參與。我一直認為,要認同自己的國家和生長的地方,必須從認識自己生活的環境開始。認識了,也就有感情了。如果社區意識產生,很難想像有這樣想法的人還會有國家認同的問題。一張綠色生活地圖的製作,應該比課本教的、考試要考的東西更深入人心、更持久才對。

現在人在西雅圖,也好想描繪一張屬於自己的生活地圖,像是我的上工之路上哪裡有什麼鳥出沒、哪裡什麼季節會開什麼花、哪裡有腳踏車店和超市之類的。只是,如果我有一點點攝影的才能,但可以確信自己是完全沒有畫畫天分的。極愛手繪地圖的我,只能每天纏著JY幫我畫圖。不知,哪天這張地圖才生的出來呢?

藝文手札上一篇“與Harry Potter的午夜約會

標籤:

7/23/2007

我家前面有大湖,後面有山坡—Sand Point Ridge

IMG_0009
這星期西雅圖和西華盛頓州間歇下了一個星期的雨,讓我們的週末健行活動和亂走亂逛之旅泡湯,剛好窩在家裡讀新出爐的Harry Potter沒錯,但讓部落格有開天窗的危險啊!趁著天氣稍稍轉晴,到社區旁的小山丘散散步去。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俗,來美國之前都住在綠地缺乏的台北市中心,從小就羨慕有南部阿媽家可回的朋友,這也許是為什麼我對自然衍生出這麼濃厚興趣的一大原因。在美國這幾年,搬過好幾次家(不管是什麼原因,常搬家似乎是留學生的宿命)。不管搬到怎樣的公寓,JY與我都是盡量挑環境自然的地方。總不需連住在地廣人稀的美國,都還要住在市中心了吧!住過Ann Arbor的三個公寓,都屬UM北校區的範疇。這裡,有條與五大湖之一修倫湖(Lake Huron)同名的修倫河流經小山丘下,有森林和荒野。第一年住在學校的家庭宿舍,附近是有許多大樹的森林,彷彿住在溪頭之中。我喜歡趁著課餘時間,觀察在附近出沒的鳥兒和松鼠,也第一次看見滿天螢火蟲飛舞的夢幻畫面。第二年,搬到修倫河旁的Island Drive公寓,雖然公寓年久失修,但可以享受我家門前有小河的生活環境,也和這裡出沒的浣熊和臭鼬做了四年的朋友。公寓後面,是一個小丘,有一條可通汽車的泥巴路穿梭在森林之中通往山頂。森林裡,也有給人走的步道系統。在這裡,常會撞見鹿群。JY與我很喜歡在這片森林裡散步。在Ann Arbor的最後八個月,我們搬到另一個公寓。公寓的後面同樣有條泥巴路,通往後方的高爾夫球場和蓋著穀倉的農地。沿著這條鄉間小路往後山丘稜探險去,曾發現一個隱藏在森林裡的登山腳踏車道。我們曾騎著腳踏車在這條不到一公尺寬、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泥巴步道上練單車操控技術,非常刺激。只可惜,好多都未曾留下影像記錄。
IMG_0006
搬來西雅圖後,當然也繼續我們先前的想法,要找個自然一點的地方當作我們的家,而選定了現在住的地方。住了一年下來,這個地方果然是我們要的,每天有許多鳥兒來訪,又可眺望東邊的華盛頓湖和Cascade群山。除了房租太貴、房子太小之外,我們非常滿意這樣的居住環境。前一陣子,發現社區旁有條小小的步道穿梭於一條稜線之上,可一路通往山下的華盛頓湖。這個發現讓我好興奮,彷彿是找到一個祕密基地般的心情,真的很喜歡我家後面有祕徑的居住環境呢!這一陣子,這條步道邊長滿了照片中的野莓。
IMG_0005
照例,在此出沒的美國人總是邊走邊拔來吃。
IMG_0022
這條步道的狀況相當原始,兩旁長滿各種灌木和喬木。在傍晚來此散步,還曾發現加州鵪鶉(California Quail)成鳥和小雞的蹤影呢!一直在想,要不要起個大早來捕捉牠們的畫面。因為這段步道走在湖邊丘稜的稜線上,JY和我決定私下為它取名為Sand Point Ridge。
IMG_0023
此時,步道邊不知名的野花正在綻放。
IMG_0029
當步道來到開闊一點的地方,則會在夏天的時候發現“安女王的蕾絲“這種北美常見的野花。它的花和花苞都長得很可愛。
IMG_0028
花剛開的時候,是粉紅色的。
IMG_0012
IMG_0016
這時都成了照片裡這種昆蟲最愛逗留的地方。
IMG_0027
我們在晚餐前後來此散步,許多地方都已照不進陽光。被陽光眷戀的葉子,彷彿是步道上的明燈。
IMG_0001
步道通往華盛頓湖邊的這一段,十分陡峭難行。路旁的鐵欄杆外,是有錢人的毫宅。他們為了私人財產和隱私,用鐵絲網隔離自己的住家和屬於大眾的步道。雖然他們天天在自己家就可以坐擁美麗的湖景,卻隔絕了親近這段步道的可能。此時看來,到底誰被誰隔離了呢?

下到湖邊,遠方的大山雷尼爾山正被夕陽照耀著,她是此地原住民和我心目中永遠的聖山。光是看她,就覺得獲得不少力量。如果不是JY催促,我真希望可以一直坐在湖邊享受這一切。

不知道回台灣之後,還有多少機會可以享有這樣的居住環境。但我知道,這一刻和過去在Ann Arbor的許許多多時刻,都將永存心中。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花兒、鳥兒、小貓與我的早晨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