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2007

三峽、鶯歌小鎮之旅

IMG_0029
回到台灣後,一個很想去拜訪的地方,就是三峽祖師廟,只因為從網路上得知近年來這裡已經被中外賞鳥人士稱做台灣的“鳥廟“。三峽祖師廟從小到大已經不知來過幾次,只知道它以精緻繁複的廟宇裝飾聞名於世,卻從來沒有注意過這些木雕、石雕中,有許多鳥的圖像藏身其中,真不知以前都看到哪裡去了。現在以鳥為研究的model system,當然要來此參拜一下囉!

在台灣是無車階級的我們,得想辦法來到這個台北近郊的小鎮。根據老媽幫忙打聽到的消息,我們可以坐捷運板南線到底站永寧,在此換公車前往三峽。至於何時該下車,反正問司機就可以了,不然看到三峽地標三個拱形組成的三峽橋,就知道祖師廟近了。JY與我就依照這個計畫,自己找到了祖師廟。

祖師廟始建於清乾隆34年(西元1769年),恭奉有清水祖師,是祖先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的三峽鎮民信仰中心。這座雕樑畫棟的廟宇佔地約500多坪,面積並不大,而且看不出是間二百多年的老廟,原因在於它歷經三次重建。第一次重建,在於大地震後原廟崩毀,於1833年重建。第二次則因為三峽居民在甲午戰爭後不願被日本人統治,以祖師廟當作抗日大本營,而遭日人焚毀,而於1899年重建。第三次重建則在1947年,由台灣繪畫名家李梅樹統籌規劃下,期待以傳統雕刻之美來呈現清水祖師的功績。講求精雕細琢的李梅樹,多以花鳥為雕刻主題,一直到他於1983年逝世的時候,祖師廟的重建工作都還沒有完成。即使到今天,祖師廟還在繼續建造當中。似乎與西班牙高第尚未完工的聖家堂有著相似的命運。

我們在早上來到這裡,參拜的香客不多。只見廟前廣場停了一輛輛轎車,破壞了此地的氣氛。好在非假日的今天,流動攤販不多。
IMG_0026
往廟裡走去,三殿式的建築構成了這座小而精緻的廟宇。一直很喜歡台灣廟裡以及廟周圍掛著的紙燈籠,總覺得它們為人帶來平安的感覺。這一抬頭,發現廟門口的石柱、牆上以及藻井,都刻滿了複雜的裝飾。而我們要尋找的鳥類圖像,立刻浮現出來,真的是無所不在啊!
Bird
本來期待廟方的詢問台,在最近大家的關注下可以拿到鳥類雕刻的導覽簡介,可惜沒有。這樣的小冊,似乎得去向觀光局索取才有。只好靠自己來慢慢尋找了。我們沿著前殿、正殿和後殿慢慢走一圈,的確可以發現為何三峽祖師廟被稱為“鳥廟“了,到處都可以找到以台灣或世界鳥類為臨摹對象的石雕。我不太會拍這昏暗光線下的雕刻,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來辨別所有的鳥,這裡就放張集錦照吧!右上角那對鴨子,就是綠頭鴨;正中間的那張是鴛鴦;中間右方是小白鷺;下方中央左邊是蒼鷺,右邊是魚狗(又叫做翠鳥);左下角是藍鵲。有的是李梅樹本人所作,像是那幅綠頭鴨,也有的是其他雕刻家的作品。走在廟裡尋尋覓覓,很有尋寶的樂趣,處處都是驚奇。
Cat
除了鳥類外,也有其他動物為題材的。像是正殿前的石雕,就以水族為主。最特別的,竟然還有鱟(左邊照片)呢!也被我找到貓的石雕(右邊照片),這也可以算是“旅途上的貓“了吧!這是一間可以細細品味的廟,下回來之間一定要先做功課。本來還想前往李梅樹紀念館參觀,無奈它週末才開,只好作罷。
IMG_0033
此行的另一個重點,是祖師廟後方的老街。舊名三角湧的三峽,處於三峽溪、橫溪和大漢溪匯流處。舊時盛產茶葉、樟腦和染布。當時,這些貨物可以順流而下運至台北的萬華以及海外販賣。而在舊名三角湧街的民權街上,也曾經充斥著這些商品,繁華一時。一個人一生生老病死會用得到的東西,都可以在這條街上買到。隨著河道的淤積,三峽的地位逐漸沒落,這條重建於日據時代的巴洛克風磚造老街,也漸漸傾倒、毀壞。愛看老建築的我,每回來三峽到要到老街走走。在我出國之前,古蹟保存與社區發展,一直處在衝突與拉鋸的狀態。這條曾被政府列為三級古蹟的老街,因為居民要求開發的聲音不斷,又解除古蹟的限制。所以儘管一條長200多公尺的老街上有上百棟極具特色的建築以圓拱騎樓相連,卻垂垂老矣破敗不堪。走在其中,聞著百年來木門與磚瓦發出的味道,想像當年穿著藍染布衣的居民往來其中,實在有點淒涼,也許這就是歷史的氣味吧!

去年底從網路得知,這條備受爭議的老街,經過多年爭取,終於獲得文建會補助台幣三億元進行修復與保存,以古法修整這些危樓,讓古蹟重生。據說,這是台灣第一個歷史聚落保存的典範,就很想來看看它的新面貌。
IMG_0043
整建過後的老街,果然讓人耳目一新。頹圮的房舍不再,旅人與居民可以從容地漫步其中。照片裡的老式木門,不知是新的還是舊的,它是舊時代台式房舍常見的門面設計。
Plate
除了古蹟的整建之外,這條街的門牌、水電表蓋以及下水道蓋,都經過精心的設計來凸顯地方特色。讓人想起歐洲古老小鎮才會發現的驚奇。
sign
不僅如此,進駐老街販賣舊時玩意的店家,也掛起了各具特色又一目了然的店招,很有奧地利薩爾斯堡那條老街店招的味道。不過,星期三早上開店的不多,只有一個老阿公推著獨輪車沿街叫賣蔬菜,讓這條老街增添古味。

一個阿媽看到我在拍照,就對我說,
“暗時來看喀水啦,有點火。“
就是晚上老街會點燈,比較美的意思。我正在想大概無法留到那麼晚的時候她又說,
“禮拜(週末)來店才開,普通時無啦......"

感謝阿媽的熱心告知,我想也是。這條蛻變為觀光老街的民權街,雖然還找得到有關生老病死會用得到東西的店(看到的時候可不要太驚訝喔),大部分都變成賣古玩和民藝品的店,平常開大概會虧錢吧!也許有人會批評這樣的老街再造,讓它古味盡失,我卻沒那麼悲觀。也許這樣的方式,可以兼顧當地居民的經濟需求以及古蹟保存,也讓人們藉此發現古蹟之美。有老東西不再棄如蔽履,而會想辦法保存它。如果真要批評,就是所謂的古法修復,可以再認真精緻一點,讓現代味盡量減低來凸顯古風。
IMG_0048
我們繼續在老街附近的傳統市場,尋找老建築,而來到建於1928年的三峽歷史文物館。這棟紅磚建築,本為三峽鎮公所。當鎮公所搬入新建築後,它蛻變為歷史文物館,除了介紹當地歷史之外,還定期展出藝術作品來提升鎮民文化素質,可以說是老建築的再生利用。更有意思的是,在文物館後方,還隱身了一個藍染工作坊。話說當年三峽產染布用的菁樹,居民利用三峽溪水來染布,民權街上染坊處處,三峽藍染更是其出口大宗。但在成衣興起,現代幾乎沒有人會穿藍染衣物,而逐漸沒落。我很喜歡藍染布料的民族風質感,這間小小的工作坊除了販售當地婦女製作的藍染產品,也可以讓旅人DIY呢!走在其中可以感受到當地居民保存藍染的努力與用心,許多精美的產品都讓人好想帶回家。他們更在每年八月,舉行藍染節來推廣藍染。最後,我買了以祖師廟為圖案的染布餐具包和貓頭鷹手機吊飾,這該是很適合的紀念品吧!
IMG_0051
小鎮之旅可以體驗庶民文化。穿過鎮裡人來人往市場,讓我深刻地體認到此刻真的是在台灣的土地與文化上。今天的另一個計畫,是跨過大漢溪,順遊一水之隔的鶯歌去逛逛陶瓷街。問題是,沒有車的我們不知要如何前往。在藍染工作坊向當地人打聽,他們說可以到文化路上搭桃園客運,很快就會到了。這趟回台,發現台灣人是這麼熱心。因為有一陣子沒在台北出沒,有時候還是搞不清楚該搭什麼車或是該轉什麼車到我們要去的地方。當JY與我兩個人喃喃自語研究站牌或捷運路線的時候,總會有熱心的路人主動解答我們的問題,讓我們驚喜不已。台北,一點都沒有大城市的冷漠呢!讓我們體認到,路是長在嘴巴上的,不認得路問人就對了。到了文化路,馬路兩端都有站牌。到底該在哪一邊等車呢?問問路邊等車的阿婆,她說沒坐過往鶯歌的公車,但應該是到對向去等車。我們跨過了馬路,才要研究站牌上的公車路線,阿婆又跑過來說,應該是原來那邊才對。真是感謝她的熱心,不然我們倆不知會流浪到哪去。就在等桃園客運的時候,一部小型台北市公車出現在站牌前。等車的當地居民又說,這部車也會到鶯歌。我們又驚又喜,趕忙謝過了他們,跳上公車往鶯歌出發。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小鎮裡大樓一棟接著一棟蓋起,但還是充滿濃濃的人情味呢!

十分鐘後抵達鶯歌,我們在陶瓷博物館前下車。其實是更想直接到陶瓷街去逛的,但JY沒去過陶瓷博物館,就先進去瞧瞧。除了常設的台灣陶瓷演進介紹的展示之外,博物館此時正在展出台灣、日本以及韓國陶藝家的作品。對我們來說,他們的作品都太前衛了,我們無力理解,還是往平民化一點的陶瓷街去吧!雖然如此,博物館正門水池上的大型陶藝作品還蠻吸引人目光的。

順著指標穿過鐵路來到陶瓷街。這裡有數不清的店,有些賣餐點的,還標榜用餐後可以將杯盤帶走呢!這條街上,有傳統像雜貨店般擺設的店家,也有燈光與佈置都像間藝廊的,等著識貨的旅人發現他們想要的東西。對我來說,我比較喜歡呈設像藝廊的店,這些店裡的陶藝品,看起來都好吸引人。但是傳統擺設的店,又有其價格上的優勢,像我們就發現一個一模一樣在美國日本超市買的湯碗,在這裡只要台幣50塊,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的價錢!要是我回台定居,或甚至可以開一間咖啡店,一定要來這裡尋寶。唯一有點美中不足的,是台灣人一窩蜂的情形依舊。今年是豬年,每家店裡都會看到類似的豬造型陶藝品。而不知從何時開始流行的流水聚寶盆,也是每家都有。也因為如此,那些有個人特色的藝廊,讓人更加驚豔。

逛完了陶瓷街,我們順著鐵路走往鶯歌火車站,準備搭車回台北。還是那句話,鶯歌應該推廣觀光很久了,但陶瓷街周邊的馬路,依舊不易行走,得一邊躲車,一邊前進。不過,搭火車回台北倒是一個十分方便的選擇。通勤用的電聯車就像捷運一樣,大約半小時就可以將我們帶回台北市。

我喜歡拜訪台灣的小鎮。雖然三峽與鶯歌因為離台北近而大樓興起而漸失古味,而且擁擠不堪,但我也看到有心的當地人士保存當地特色的努力。而離台北近的好處,是讓沒有車的我們,可以藉由方便的大眾交通工具來個環狀旅行。給我的感覺,就像出國自助旅行,搭上當地的火車和公車,從城市出發前往小鎮一般,看到的景物變多,也多了與當地人互動的機會。這樣一趟下來,心情是愉悅的。也許不敢在台灣開車的我們,以後可以靠這樣出門探險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灣高鐵紀行

標籤:

7 Comments:

At 5/19/2007 04:19: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這行程很棒呢 我這次回台灣也想試試

 
At 5/19/2007 07:47: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看起來好好玩喔!! 我好像沒有去過三峽, 下次一定要去祖師廟瞧一瞧, 那些雕刻真的是很古意呢!

 
At 5/19/2007 09:48:00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那些店招真是棒呆了...

 
At 5/20/2007 03:18:00 上午, Blogger Euphtw said...

To All,
這一個環狀旅行很不錯玩,尤其是三峽可以細細品味的東西很多,有機會一定要去喔!

 
At 5/21/2007 09:37:00 上午, Blogger BlueYacht said...

以前三峽是外拍景點之一, 好懷念一群人外拍後洗黑白底片, 祖師廟沒變車倒變多了

 
At 5/21/2007 12:19:0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這篇不管是照片和文章
都讓人想家了
也讓我想起高中時參加救國團的台南古蹟營
那時候就是被這些連下水道蓋板都有繁複雕飾的細膩給吸引了
希望政府的開發
是在保存原始美的方法下來吸引觀光和商機呢

呵呵
我也是一回家就不開車的人了
停車就是個頭痛
但是平民化的交通方式反而讓我比較有閒情逸緻欣賞台灣的另一面呢

 
At 5/22/2007 01:56:00 上午, Blogger Euphtw said...

To BlueYacht,
哈哈,大學的社團經驗,是許多人珍貴的記憶呢!

To 牧羊神,
這趟回台灣,許多次出遊都是憑著腦中的大台北地圖,搭大眾交通工具往返。累積兩年想去的地方,等著我去一一拜訪。真的很有在原鄉的異鄉人或異鄉的原鄉人的味道。

希望,好的、美的東西能夠永遠保存下去!

 

發佈留言

<< Home